不会。肺结核患者多有发热,一般表现为下午低烧,早晨体温正常,下午和晚上发烧。体温以低烧为主,约38℃,无寒战等症状。这不是绝对的。有些肺结核病人可能有细菌感染,可能有高烧。还有一部分肺结核是粟粒性肺结核或干酪样肺结核,它还会出现反复高烧。也有一些肺结核病人没有发热的症状,甚至没有咳嗽、咳痰等表现,这些都是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发现的,但这种肺结核也需要治疗。
结核病下午低烧在37.3°,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或无明显自觉不适。有的病人表现为体温不稳定,于轻微劳动后体温略见升高,虽经休息半小时以上仍难平复。但病灶急剧进展扩散时,则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可以有畏寒,但很少寒战。
肺结核病人肺受创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很好地杀灭外来至病因素,另一方面由于肺结核导致的自身感染、药物热、类赫氏反应都会引起发热的现象。【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有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入机体所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白细胞而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其分子质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药物热】药物热是在治疗疾病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因药物导致的发热,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C,甚至40.C以上。药物热通常在服药6~10天后发生,最短者为1小时,最长为25天。抗结核药物的药物热: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体温一般较高,可达39.C以上。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若患者病灶有明显吸收,而且出现发热或是发热体温达39.C以上,而患者的体温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该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发热时患者多有面色潮红而精神没有明显改变,无寒战、等其他伴随症状,体温可达40.C以上。停用某种药物后,体温就不再出现升高。【类赫氏反】肺结核患者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大多数临床症状减轻,但也有少数在强化期间出现暂时恶化现象即类赫氏反应。其表现有发热、胸膜炎、原病灶恶化等。类赫氏反应的诱发原因是由于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杀灭作用太强,导致梅毒螺旋体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质从死亡的梅毒螺旋体内溢出以及机体内部的变态反应引起机体出现的不适反应。传染性肺结核特别是大量排菌的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由于H、R特别是R的强烈杀伤结核菌的作用,造成大量菌体蛋白、磷脂、肽糖及代谢毒素的产生。这些物质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超敏反应,类似驱梅治疗时的赫氏反应,暂时恶化,再发热,热度增加,在某些局部产生特异性反应。(H\R 异烟肼\利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