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治疗肺脓肿前应注意的小事项
(一)治疗
肺脓肿患者病程小于三个月,应进行全身和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应用抗生素、体位引流、局部滴药、喷雾、支气管镜吸痰。如果上述治疗失败,应考虑手术治疗。
1.医疗
(1)急性期主要使用抗生素,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药物。静脉注射或介入放射学可用于脓腔的局部给药。效果很好。剂量要够大。疗程为1 ~ 2个月,直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部x光检查显示脓腔和炎症完全消失,仅留下少量纤维索影。如果改善缓慢,应考虑耐药菌的问题,重复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更换合适的药物。
(2)体位引流:及时排出脓腔内的脓液,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根据排脓量,每天排几次脓,每次15 ~ 30 min。根据病变的位置采取适当的体位,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定脓源。体位引流可结合雾化吸入治疗。体位引流不适合大咯血患者,因为有再次咯血的危险。
(3)对症支持治疗:应用支气管解痉祛痰剂增加营养,必要时输血,尤其是在明显贫血和准备手术前。
内科治疗后,大部分急性患者可以治愈,2 ~ 3个月未治愈者会考虑手术。
2.肺脓肿的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全肺切除术。肺脓肿全肺切除术前需要仔细准备,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前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肺部炎症,痰液量应减少到50ml左右(其实很多患者是做不到的),由脓性变为稀薄的白色痰液。手术前,除急诊手术外,最好治疗至中毒症状消失,体温和脉搏稳定。间歇性输血治疗贫血和低血浆蛋白,以及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饮食。体位排痰。准备足够的血源,一般需要2000~3000ml。
手术适应症选择:药物治疗2 ~ 3个月后,仍有痰多、咯血、反复急性感染。胸部x线检查发现不可逆病变,如厚壁空洞、大量炎症、纤维化、广泛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狭窄引起的肺不张、张力空洞等。并发脓胸、支气管胸膜瘘、食管瘘或反复气胸。不能排除肺癌。大咯血或中毒症状无法控制,但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或高危患者,目前无需在药物控制下进行风险手术。
术前准备:包括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加强营养、间歇输血、全身抗生素、体位排痰、局部喷雾、气管内滴注。住院3 ~ 6周后,痰量降至每天50ml以下;痰由黄脓变为白粘稀;食欲和体重都增加了;如果血红蛋白接近正常,体温脉搏趋于稳定,可以进行手术。
手术范围:肺脓肿手术难度大,出血多,病变常跨越肺叶。手术范围不宜过于保守,尽量不切除肺段或部分肺叶,但多超出肺叶范围,甚至整个肺都要切除。
手术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支气管瘘和脓胸、吸入性肺炎、食管瘘等。
3.肺脓肿全肺切除术的特点
(1)肺切除范围多为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一般难以进行节段性切除。主要原因是肺脓肿呈多叶性,肺门各叶、各段的动、静脉及支气管紧密相连,肺裂间有多处粘连及病理诊断
(3)尽量减少出血:肺脓肿全肺切除术是常见疾病类似手术中出血最多的。除了一般的止血方法外,如果可能出现左肺出血,应在肺干内放置结扎带,以便在意外出血时止血。止血带也可以放在两侧的脐上。由于肺门粘连紧密,肺脓肿解剖结构常发生改变,但支气管移位少见,触诊容易发现。如有必要,进行非标准切除是可行的,先切断支气管,这样更容易暴露肺部深层血管。如果在门处无法分离,则打开心包并结扎心包。支气管动脉经常增厚和增加。如有可能,应在左主支气管动脉刚开始的地方或右主支气管后面的地方结扎,以减少出血。胸膜粘连常出现血管粗大,应谨慎处理,否则破裂后缩入胸壁难以止血。
(4)避免对周围器官组织的意外损伤:由于胸膜粘连严重,应牵拉周围器官,分离时要特别注意。如果前方解剖过度,可深入对侧胸腔,后方应能看清食管和迷走神经。膈神经也容易受到损伤,在胸腔顶部进行胸膜分离时,锁骨下动静脉可能受到损伤。下叶后基段肿块可能是孤立肺,仔细解剖下肺韧带,探查是否有异常的全身血管。右下肺脓肿可能存在食管支气管瘘。如果没有发现撕裂,没有给予治疗,术后会出现食管瘘。
(5)防止胸腔污染:污染源:脓腔解剖;分离裂肺切口的病变;肺脓肿周围有许多炎症,如果肺部有裂缝,胸腔可能会被污染。防治:不强制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必要时剥除胸膜,打破无脓腔,一旦打破,尽快吸起脓液,反复冲洗胸腔【用甲硝唑、洗必泰(洗必泰)等药物】;用纱布保护手术野;肺切除术后更换敷料和手套。彻底止血是避免术后血胸感染的重要措施。术后放置引流管一段时间,肺切除术后1 ~ 2天胸腔积液排出。如有必要,应在胸部注射药物。
(2)预后
近年来由于高效率
抗生素广泛应用,内科治疗多能痊愈,手术与其他一些肺部疾病的手术比较,其并发症率仍较高,主要是脓胸、血胸及支气管胸膜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