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肺结核 >

什么是肺结核?

时间:2021-04-01 23:50:03作者: Doof

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可因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致肺部病变的发生发展各有不同的特点,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两大类。一、原发性肺结核病是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但也偶见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的青少年或成人。免疫功能严重受抑制的成年人由于丧失对结核杆菌的敏感性,因此可多次发生原发性结核病。原发综合征形成后,虽然在最初几周内有细菌通过血道或淋巴道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但由于细胞免疫的建立,95%左右的病例不再发展,病灶进行性纤维化和钙化。二、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可在原发肺结核病后很短时间内发生,但大多在初次感染后十年或几十年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使静止的原发病灶再度活化而形成。继发性肺结核病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都比较复杂。根据其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变。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镜下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属非活动性结核病。2.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X线示锁骨下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患者常有低热、疲乏、盗汗、咳嗽等症状。如及早发现,合理治疗,渗出性病变可吸收;如病变继续发展,干酪样坏死扩大(浸润进展),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局部形成急性空洞,洞壁坏死层内含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播散,可引起干酪性肺炎。如果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该型病变有以下特点:①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一,不规则。镜下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小叶可见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很多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愈往下愈新鲜。③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使肺体积缩小、变形,严重影响肺功能,甚至使肺功能丧失。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称开放性肺结核。4.干酪性肺炎:干酪性肺炎可由浸润型肺结核恶化进展而来,也可由急、慢性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所致。镜下主要为大片干酪样坏死灶。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根据病灶范围的大小分小叶性和大叶性干酪性肺炎。此型结核病病情危重。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常见。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中央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少数因食入带菌食物(包括含菌牛奶)经消化道传染,偶尔亦可经皮肤伤口传染。结核杆菌是细胞内生长的细菌,既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侵袭性酶类,其致病性欲其逃脱被巨噬细胞杀伤的能力及诱发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这主要由菌体和细胞壁内的一些成分决定,如脂质(其中糖脂更重要)、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补体、热休克蛋白、结核菌素蛋白、荚膜。这些成分具体功能鉴于时间问题这里不作详述,有兴趣可自行查找。另外,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细胞免疫和IV型超敏反应是导致组织破坏和机体抵抗细菌并进行修复的基础,结核病变特征如结核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是超敏反应导致组织破坏的结果,也是宿主免疫反应的一部分。此外,多种抗结核药物和机体免疫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可致结核菌呈现多种变异,如AIDS患者合并结核菌感染所致的无反应性结核病变。结核病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病变类型: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出现在验证的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发生在军量较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tubercle),又称结核性肉芽肿(tuberculousgranuloma)。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在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结核病的发展和结局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杆菌致病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机体抵抗力增强时,病菌可逐渐被抑制、杀灭,病变转向愈合,如出现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反之,则转向恶化,如浸润进展,溶解播散等。(以上回答参考《病理学》人卫08年4月1版)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