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兼烟草病学组组长和哮喘学组副组长。
据统计,每年全球大约数百万人死于空气污染,超一半在发展中国家。室内空气污染估计引起200万人早死,几乎一半是小于5岁儿童肺炎致死。此外,空气污染增加呼吸、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风险,短期暴露和长期暴露均可造成健康危害。患病人群以儿童、老年人和穷人更易感。高污染城市死亡率超过相对清洁城市15%~20%。欧盟报告由于PM2.5暴露,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若将PM10污染从70降低到20微克/平方米,可将因空气质量造成的死亡减少15%。
举出一组欧洲权威数据《空气污染的长期暴露对死亡率的影响ESCAPE研究》,这项研究包括了欧洲22国的367251名参与者,平均随访13.9年,其中29076名随访期间死亡。经过十几年的随访发现,PM2.5每增加5微克/平方米,死亡风险增加7%,总死亡率与颗粒物(PM)长期暴露直接相关,额外死亡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和呼吸疾病。
而一组中国的数据则更令人触目惊心。2013年1月北京-天津-河北地区雾霾时,由于PM2.5造成的健康损害评估显示,短期PM2.5暴露引起2725例额外死亡,包括846例呼吸疾病、1878例循环疾病。据2013年9月的《中华医学杂志》报道,中国4个城市中因PM2.5引起的额外死亡评估显示,2013年1月极端雾霾期间,因为雾霾暴露造成的早死,北京是725人,上海是296人,广州310人,西安85人。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可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来缓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哮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近年来,科学界发现了新大陆肠道菌群。想象下,人体总共约六七米长的胃肠道、尤其是大肠(1.5米),生活着大大小小超过100万亿个细菌,约有1.5至3公斤重。
肠道细菌从我们出生起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终身陪伴我们,它们主要有三类有益菌、有害菌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使坏的细菌。这么多细菌在身体里可不是来蹭饭的。食物经消化产生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只有人体不需要的、或不能被吸收的废物才是细菌的食物,可以说,它们并不挑食。
人体和肠道细菌在发育过程中配合默契,肠道细菌可以帮我们抵挡有害菌的伤害,帮助调节免疫、抗衰老,也有降低胆固醇浓度、调节血液、抗肿瘤等作用。
但在饮食或其他因素(如分娩方式、抗生素使用等)影响下,它们中某些有害菌过多、有益菌减少或原来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就会使机体产生各类问题,比如糖尿病、过敏、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非酒精性肝硬化、甚至癌症近年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有的细菌甚至可以绑架大脑,操控你的行为和情绪,让你摄入更多食物或心情抑郁,由此引发肥胖或抑郁。
那么,肠道细菌和哮喘有什么关系?中医说肺与肠道相表里,也就是说,假如肠道不健康或肠道菌群发生改变,潜伏在肠道内的有害菌就会引发肺部疾病。
肠道是人体跟外界接触最频繁的地方,肠道里的细菌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婴儿喂养方式(母乳或配方奶粉)、微生物暴露(是否与动物接触)、居住环境(城市或农村)等。
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婴儿反复使用抗生素、剖宫产会影响肠道细菌,与后期哮喘的发生有相关性。不过,并不是说由此一定会引发哮喘。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上世纪90年代,西德的物质生活水平、卫生条件优于东德,但西德发生哮喘或过敏的几率也超过东德。研究人员认为,这或与肠道菌群改变有关,俗话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貌似有些道理。
肠道菌群与哮喘的关联还与食物有关。高纤维饮食可以降低哮喘发生,因为高纤维饮食可促进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增加,它们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哮喘发生的风险。
据时国朝介绍,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世界共有3亿人患此病。近年来,随着开展规范化的哮喘诊治,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很多哮喘患者基本上做到白天没有任何哮喘症状,夜间也很少因喘息憋醒,生活质量不受影响,跟普通健康人无异。
但仍有少数哮喘患者,他们即使应用了很高剂量的控制性药物,如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舒利迭、信必可)、孟鲁司特(顺尔宁)、茶碱等,哮喘仍然达不到良好控制状态,白天气喘吁吁,夜间不能安眠,需反复看急诊、住院治疗,这不仅导致哮喘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这部分患者被称作为难治性哮喘。虽然难治性哮喘约占哮喘患者的5%~10%,但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导致哮喘难以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诱发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没有很好地去除可能是哮喘难以根治最常见的原因。如室内外环境(花粉、尘螨、异味等)、反复呼吸道感染、某些药物应用(阿司匹林)、职业暴露等;某些合并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肥胖等。只有对上述危险因素或病症充分地避免或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哮喘。另外,吸烟不仅仅是哮喘的触发因素,也是难治性哮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