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肺部栓塞的原因如下:
1.血栓形成肺栓塞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合并症。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通过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
2.慢性心肺疾病是肺血栓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25%~50%肺栓塞患者同时有心肺疾病,并发于心血管疾病者占12%,特别是合并房颤、心力衰竭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发病率较高。以右心腔血栓最多见,少数亦源于静脉系统。
3.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仅约1/3为瘤栓,其余均为血栓。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肺栓塞的原因可能与凝血机制异常有关。
4.肺栓塞在孕妇数倍于年龄配对的非孕妇,产后和剖腹产术后发生率最高。妊娠时腹腔内压增加和激素松弛血管平滑肌及盆静脉受压可引起静脉血流缓慢,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加重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硬化有两类:
1,动脉失去柔软和弹性;
2,动脉壁增厚(粥样动脉硬化)。
分述如下:
1,动脉失去柔软和弹性:
动脉是富有弹性的,但这种弹性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失去。失去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使皮肤和血管柔软的物质,是细胞之间的“黏合剂”。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必需的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C,就会缺乏胶原蛋白,血管就会变脆,容易破裂出血,稍微碰撞就会形成皮下青瘀。长期严重缺乏时,血管会变得非常脆弱,以致于碰都不碰它,就会破裂(主要发生在内脏和大脑,这种内脏大出血,叫做坏血病,这种大脑出血,叫做脑溢血),这是因为有个破坏血管的凶手:同型半胱氨酸。
中世纪还没发现维生素C的年代,长期没靠岸的海船上的船员大量患坏血病死亡,一旦靠岸就不药而愈,就是因为当时的维生素C的来源只有新鲜水果蔬菜。
老人消化吸收能力差,即使吃下和年轻人同样多的维生素C,也会血管发脆。更何况老年人饭量小,吃进的维生素C还没有年轻人吃得多,因此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比年轻人严重得多。因此老人经常血管破裂。如果破裂发生在皮肤,那么就叫做老人斑,如果发生在大脑,就叫做脑溢血。
2,动脉壁增厚:
几千万年前,灵长类(猿、猴、人、狒狒等)生活在热带雨林,食物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造成灵长类大多数失去了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
后来人类离开热带雨林,广泛分布于全球,开始也没多大问题。但是后来地球进入了漫长的冰河时期,冬天普遍缺乏维生素C。人类没有自身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陷于灭顶之灾。幸而人类产生了一个变异:在血管壁上堆积脂蛋白A、胆固醇。这种堆积,叫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它加厚了血管壁,保护了血管壁,但是却使血管内的通道变窄。
这种在血管上堆积脂蛋白A和胆固醇的做法,是一种临时措施,仅在缺乏维生素C时发生。冬天来了,北方人缺少新鲜蔬菜水果了,它就堆积;春天到了,人有新鲜蔬菜水果了,维生素C就开始清除这些堆积物。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变厚只是冬天的临时现象,到春天维生素C就开始清除这些堆积物(烟酰胺能协助这种清除,而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会妨碍这种清除)。
但是,不幸的是,现代人打破了这一规律。现代人大量使用化肥,使得植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少。而且,水果还没完全成熟,也就是维生素C还很少时,就过早摘下,运到远方去用化学方法催熟。这样做可以减少水果在运输途中腐烂的损失,但维生素C含量进一步大大降低。这还不算,为了反季节卖个好价钱,在催熟前还要在仓库里存放一段时间,维生素C还要打个对折。因此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水果,已经没有多少维生素了C。水果如此,蔬菜更惨:还要经过烹饪,维生素C荡然无存矣!
因此,现代人的缺乏维生素C,不是仅仅一个冬季的问题。春夏秋三季,血管壁还没有充分变薄,下一个冬季又来临了。于是血管的增厚日甚一日,年复一年,血管通道越来越窄。
血管变窄,不畅通,需要更高的血压才能正常运送营养,这是血压升高的原因。血压增高的另一个原因是血管肌肉压力增加。其原因是钠太多而镁钾偏少。
此外血管变窄也容易堵塞。特别是人的血液很粘稠时,堵塞就更容易发生。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就叫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大脑,就叫脑梗死。其它地方也会堵塞,但没有这两种危险。
这就是现代人的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