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发现PCP是艾滋病患者最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约50%左右的AIDS病人会出现PCP,也是艾滋病病人重要的致死原因。虽然由于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PCP在艾滋病病人中发病率在下降,但是,由于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本病的发病率仍有所上升。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和紫绀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单纯吸氧不能缓解,经特效治疗后可迅速恢复。随着恶性肿瘤化疗的普及、脏器移植和自身免疫抑制剂的增多,PCP的发病有所增加。PCP也是AIDS病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PCP好发于免疫缺陷的儿童和成年人,偶发生于健康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大多数病人有发热、呼吸困难和紫绀及干咳等,仅根据临床表现不易诊断。PCP胸片的典型改变为双侧弥漫性肺泡和间质浸润,开始由 肺门向外扩展,随之迅速实变为蝶状阴影,肺尖和肺底很少累及。分析13例PCP的X线特点,归纳为4种形态:(1)间质肺泡浸润;(2)轻度弥漫性肺泡渗出;(3)中度融合性肺实变;(4)重度弥漫性肺实变。PCP死亡率较高,如未经适当治疗,病死率为100%。早期诊断有较大意义,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多数可得到恢复。治疗PCP的药物主要是复方新诺明和戊烷脒。复方新诺明疗程14 d,一般不超过25 d,若能耐受复方新诺明治疗,4~5 d后临床即可改善,疗效可达70%。戊烷脒可以静脉或肌肉注射,也可采用吸入疗法。剂量为4 mg/(kg*d),疗程12~14 d,疗效可达40%~70%。静滴时可溶入250 m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时间不能少于1h。病人需卧床监测血压。 一时间,有关PCP肺炎的议论传遍了大街小巷。那么,PCP肺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怎样更好地对其进行治疗和预防呢?带着这一系列疑问,笔者采访了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呼吸科主任文仲光。文主任说,PCP肺炎的中文名称叫卡氏肺孢子虫病(或者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由一种叫卡氏肺孢子虫的微生物引起的。据有关资料记载,全世界有相当数量的人(约为4%)体内存在这种微生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长期研究后发现,发病人群主要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及进行过器官移植的患者;大量、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造成自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患有各种肿瘤,长期进行抗癌化疗的患者;艾滋病患者;婴幼儿营养不良等等。PCP肺炎可分为婴幼型(流行型)和儿童、成人型(散发型)。前者主要见于早产或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特点是发病比较缓慢,多在出生后2个月到5个月内发病,临床表现为:厌食、消瘦、腹泻等,并且伴有低热;后者发病相对较急,常以呼吸道症状开始,有的同时伴有发热、腹泻、淋巴肿大等。两者都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干咳、呼吸不畅、气促、进行性呼吸困难、鼻翼扇动、肋间出现凹陷及紫绀等等。如不及时治疗,多数患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PCP肺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但早期治疗,多数可以得到恢复,由此可见此类疾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PCP肺炎治疗关键在于早期与准确的诊断,因此一旦确诊,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并给予能杀死卡氏肺孢子虫的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同时增加营养,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采取措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缺氧等方面的治疗,千万不可因疏忽大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鉴于该疾病的病情比较特殊,治疗最好在医院内进行,并请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实施。文主任最后提醒大家:由于该疾病传播途径比较复杂,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建议大家一定要洁身自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对于患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疾病和因其他疾病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一定要及时进行免疫功能的调整,以防止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