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这两种疾病医务人员是不会拿到一起来进行鉴别诊断的。虽然这两种疾病都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形式,但是从临床症状上来,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症状更加相似,所以常规情况下是把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进行鉴别;而流感则是和普通感冒相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好发于夏秋时节,起病急。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以出现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病程在一周左右。由于手足口的致病病毒中也有柯萨奇病毒,因此,两者在临床表现上非常相似,误诊率极高。但是治疗方案都是相同的。家长们不需要过度紧张。流行性感冒则是由流感病毒引发,冬春季流行,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干咳、四肢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少部分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的情况,在婴幼儿,流感病毒极易合并肺部感染。传染性较强。不会出现口腔疱疹的情况,仅通过这一个临床表现即可区别两者。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引言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由肠病毒当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人类是肠病毒已知的唯一宿主,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内,多见于3-10岁儿童。不同于同属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引起的巨大危害,A组柯萨奇病毒感染相对较轻,预后良好。大多数病例发病后3-4天症状消失,如有溃疡可持续约1周左右,症状消失后一般无并发症。少数病例严重时可并发皮疹、无菌性脑膜炎、系统性肠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严重并发症等。
什么是疱疹性咽炎?准确地说,应该叫疱疹性咽峡炎,它是由于人体被肠病毒感染而致病,具有传染性,夏季好发,主要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卫生条件至关重要。
肠病毒是病毒的一大类属,因其通常感染消化道可通过大便排出感染人类和低等动物而得名。
人类肠病毒包括臭名昭著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还有柯萨奇病毒A和B两组,以及埃可病毒、肠病毒。其中,A组柯萨奇病毒(A1-A6,A8,A10,A22)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毒,其他如柯萨奇病毒B1,埃可病毒16、25。另有散发病例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7、A9、A16,B2-B5,埃可病毒6、9、11、17,副埃可病毒1等。
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表现?1、黏膜疹:咽后壁出现水疱性黏膜疹,开始为丘疹,逐渐发展成水疱,24小时内破溃形成溃疡面,逐渐扩大,但较为浅表,中等疼痛。
2、发热:突发性发热,多高热,体温在38-41℃。尤其在年幼儿热度常更高,导致热性惊厥。
3、疼痛:常伴有咽喉疼痛、吞咽疼痛,较大儿童常诉有头痛、肌痛。
几乎所有的肠道病毒都能引起斑丘疹病变,幼儿多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较大儿童和成人可能更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肠病毒感染出现皮肤黏膜损害是系统性病毒感染的表现,而非局部感染所致,这也是为什么感染后经历3到10天潜伏期的原因。发病后症状约3到4天消失,溃疡可持续一周左右,多无并发症。
如何防治?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性疾病,病程中的皮疹和黏膜疹不需特别治疗,呈现自限性。因于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于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应当积极干预治疗。
因此,本病的预防和早期及时发现、护理至关重要。
防护措施包括:
1、注意日常生活卫生,养成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
2、避免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3、避免接触污水尤其是城市下水道的污垢脏污,特别是暴雨过后;
4、夏季疾病高发,避免接触密集人群交叉传播。
【#家有萌宝之医生奶爸成长记#声明:本文仅供科普学习之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