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吃茶碱缓释片需注意:1 与其他茶碱缓释制剂相同,本品不舒适用于哮喘持续状态或急性支气管痉挛发作的病人。2 应定期监测血清茶碱浓度,以保证最大的疗效而不发生血药浓度过高的危险。3 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年龄超过55岁尤其是男性和伴发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病人,持续发热病人。使用某些药物的病人及茶碱清除率减低者,在停用合用药物后,血清茶碱浓度的维持时间往往显著延长。应酌情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4 茶碱制剂可致心律失常和(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病人心率和(或)节律的任何改变均应进行监测和研究。5 低氧血症、高血压或者消化道溃疡病史的病人慎用本品。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ECMO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手段,通过体外设备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脏、肺脏功能,使心脏、肺脏得以充分休息,为心脏、肺脏疾病的治愈及功能恢复争取时间。ECMO可以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避免长期高氧吸入所致的氧中毒,避免机械通气所致的气道损伤,使心脏功能得到暂时的辅助支持,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全身循环灌注,保证循环稳定,为心脏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
ECMO的主要适应症:
一、器官移植:如心脏移植、肺移植、肝移植等移植前后应用ECMO辅助治疗;
二、成人循环支持:成人ECMO循环支持治疗,主要用于暴发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症瓣膜病、中毒、重度感染性休克、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
三、成人呼吸支持:成人ECMO呼吸支持治疗,主要用于成人ARDS、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流感、大面积肺栓塞、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严重烧伤患者等;
四、小儿呼吸及循环支持: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膈疝、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肺动脉高压等。
ECMO的主要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难以控制的出血、心脏病理解剖未能纠正、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相对禁忌症:感染性休克、免疫抑制、急慢性不可逆的心肌功能障碍、出血性病变、呼吸机带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我的健康科普知识。
其实正确的读法应该叫艾可膜,不是叶可膜。
ECMO,全称体外膜肺氧合,简单说就是人工肺。
ECMO的全名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也就是“体外膜肺氧合”,简单来说,是在体外循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兼具有“循环”和“氧合”两个重要功能。机械循环辅助技术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有机会慢慢聊。
“循环”的功能,是借助一个我们称之为“血泵”的装置来实现的。现在很多ECMO配备的都是离心泵,也就是转子的旋转的过程中把血液借助离心力甩出去,从而实现促进血液在管路中流动的目的。
“氧合”的功能,则是借助膜式氧合器来实现的。
由于ECMO具有上述的两大作用,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可以发挥不同的功效。
第一种是心脏外科常用的VA ECMO,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这里的V和A分别指的是静脉和动脉,所谓VA ECMO,就是从静脉内把血液引出来,在ECMO内完成气体交换,去掉二氧化碳,加入氧气,再把血液送回人体的大动脉内,同时代替了心脏和肺的功能。如果是心脏是人体电路中的电池的话,现在电池出了问题,VA ECMO就是与原装电池相并联的“备用电池”。待心脏功能逐渐回复,备用电池也就可以撤掉了。
第二种是VV ECMO,适用于发生了呼吸衰竭的患者。
前面提到,V是静脉,所以,VV ECMO是把静脉的血液完成氧合之后,又送回了静脉内。这些血液依然要经过心脏和肺——因为呼吸衰竭的时候,心脏功能没有问题,而血液经过肺,不过是“路过”一下而已,并不指望能在这里做什么气体交换。
通过这么一介绍,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SARS以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在重症患者中要应用VV ECMO了。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肺脏无法完成气体交换的功能,而且针对新型病毒没有特效药物,唯一能够维持生命,给人体争取恢复肺脏功能的方法,就是进行VV ECMO的治疗,对呼吸功能进行替代治疗。在关键时刻,ECMO确实有一定的救命奇效,被称为起死回生的神器。
1.救命的最后一个武器早期,ECMO被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由于其强大的心肺替代功能,使得许多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可以说,这项技术代表了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
ECMO充当的是桥梁作用,【暂时】代替心和肺工作,使病人的生命能够维持下来,为患者争取时间纠正心脏和肺部的疾病最终获救。
这项技术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开展,大约在15年前,从心脏领域(休克、骤停)逐渐过渡到呼吸系统疾病:
2009年,H1N1的爆发使ECMO被大量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并得到ICU界广泛认可。2013年,H7N9爆发的时候,ECMO再一次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应用也因此被写入指南。可以说,ECMO重新界定了生与死的界限。
比如近期被报道的,武大中南医院运用人工肺ECMO新冠病毒危重患者,简单得说就是让这位患者的肺得以“休息”,再通过氧疗和药物治疗,扛过了病毒的侵袭,直至痊愈。
2.但不是救命的神器使用ECMO是有非常明确和限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往往是多种治疗无效时才使用的“最后一招”。
两个方面说明的这项技术的有限性:
这一技术用于呼吸功能支持和【短时间】替代,如果原发疾病没有进一步治疗的可能,比如晚期肺部肿瘤,使用ECMO支持是没有意义的。重症患者往往有多脏器损伤,如果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无法得以有效控制,病人也难以从ECMO支持中获益。ECMO并不是兜底的一环,即使上了这项技术也未必能保证患者能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还伴随着大量的并发症与被感染风险。
它只是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并不能针对疾病本身给予治疗。
3.为什么ECMO这么少ECMO并不像监护仪或呼吸机存在于每家医院之中,即使在公立医院等级最高的三级甲等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也不是每家都有。
先抛开经济实力,光是团队的培训与专业训练,使得设备配备的门槛非常高。
ECMO的开展需要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呼吸科医师、体外循环医师、麻醉科医师、外科医师、高年资护士以及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程师等众多人员,即一整个团队,并且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多次的理论培训和模拟演练,才能安全有效的实施ECMO技术。
也就是说,因为缺少设备而没有组建配套团队,但是又因为没有现成团队而不去引进设备。
在ECMO这件事情上,我们首先要赞叹现代医学的进步为无数患者争取了更多存活的可能性,此外,我们也应当去理性地对待医学的有限性与风险性。尽管科技是掌握在少数派手中,但仍需大众的努力去推动技术更好地落地,而第一步就是认知。
不过,据全球最大的体外生命支持组织结构ELSO的统计数据显示,
自80年代以来,其会员医院前后提供了近10万起EMCO病例,最后的总体生存率仅为41%。
所以,ECMO也不是一定能救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