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并发症
并发症是一个复杂的临床医学概念。学者对并发症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1.并发症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可能有幽门梗阻、胃穿孔或大出血等并发症。
2.并发症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由患一种疾病合并发生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独立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神经元数目减少、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空泡变性,血管淀粉样变等,而最常见的是老年斑明显增多。
可以洗肺的,但迄今为止,尚无药品能清除肺内粉尘或解决肺组织纤维化问题(粉尘还可以通过洗肺处理,但是纤维化的话,洗肺是没多大用的)。临床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治疗,让患者脱离粉尘作业,加强营养,开展体育锻炼等健身疗法,增强病人乐观精神等一般疗法;临床上主要针对其合并症,如肺结核、肺部感染、肺气肿、气胸、肺心病进行治疗。 大容量全肺灌洗对,可清除大量粉尘、吞尘巨噬细胞、致纤维化因子和炎症因子, 肺灌洗是针对尘肺病人始终存在着的粉尘性和巨噬细胞性肺泡炎而采取的治疗措施。病人在工作场地吸入的大量粉尘,一部分通过咳嗽、咳痰排出体外,但仍有一部分长期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内,不断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这部分粉尘被称为呼吸性粉尘,它与吞尘巨噬细胞是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表明,尘肺病一旦形成后,肺内残留粉尘还将继续与肺泡巨噬细胞作用,这是尘肺病人虽然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但病变仍继续发展、升级的主要原因。如能在早期通过肺灌洗排出病人肺泡内沉积的煤矽粉尘和大量的能分泌致纤维化介质的尘细胞,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而且有利于遏制病变进展,延缓病期升级。 对X线胸片尚未出现病变的接尘工人及可疑尘肺工人进行肺灌洗,可防止其发病或推迟其发病时间。肺灌洗既是一种病因治疗,又可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 一级预防是指阻止环境中粉尘进入肺内;二级预防是指清除已进入肺内尚未被包裹的粉尘,防止发病)。 大容量全肺灌洗的基本方法是,病人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用双腔导管置于病人气管与支气管内,一侧肺纯氧通气,一侧肺灌洗液反复灌洗,一般每次1 000~1 500ml,共灌洗10~14次,历时约1h,直到灌洗回收液由黑色混浊变为无色澄清为止。 (所答复资料来自文献。)
医学是门实践为特征的科学。它有别于一般自然科学,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他们研究的是发现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质和规律。其开始研究的目的性不像医师面对病人那么强,更不像医师那样地着急和匆匆而上。因为医师常常面对的是知之不多或根本不认识的疾病,又要想方设法给病人尽可能的帮助,所以就要不断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代一些对病人损伤大、疗效差的手段。例如,由于抗生素的发展,再也没有人采用截肢来预防全身感染了。随着CT、磁共振、超声波及各种内镜的发展,剖腹、开胸探查性手术已经大大减少。由此可以说,各时期的诊疗水平都是建立于当时认识水平基础上的相对真理。例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方法的选择:药物治疗并发症很多;放射碘治疗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高;而手术治疗的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但复发率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低。上述三种方法孰优孰差各国专家态度并不一致。实际上,人们可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医疗条件和专科医师掌握技术的水平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不是医疗事故,我认为不能简单论之。因为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说清该保留多少甲状腺就不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也不会复发。这种自身免疫病在功能上表现规律不清楚,转归也不可预料。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手术时宁可将甲状腺多切一点,即使补甲状腺素,也远比用硫脲类制剂安全可靠得多。所以我认为,如果将一些并发症——即无法预测和避免的问题认为是医疗事故,是不科学、不公平的。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药物治疗也有毒副作用,任何事物都没有百分之百,否则就是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