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nemoconioses
GBZ70-2002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分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3 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4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4.1 无尘肺(0)
a)0:X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b)0+: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4.2 一期尘肺(Ⅰ)
a)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b)Ⅰ+: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4.3 二期尘肺(Ⅱ)
a)Ⅱ: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b)Ⅱ+: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Ⅲ者。
4.4 三期尘肺(Ⅲ)
a)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b)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5 处理原则
5.1 治疗原则
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1社会流传,吃木耳、猪血、梨等,可以清除肺里的粉尘,医学早已证明,上述食疗办法是无效的,是大家对中医理论有些食物具有清肺作用的误读。中医所谓清肺,指的是清咳去痰,粉尘一旦吸入肺部,一部分侵害肺泡,大部分变成泥浆状,因此,病灶会不断发展,造成尘肺致残等级不断上升,直至死亡。
2 尘肺目前以保守疗法为主,通过药物抑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和病痛,提升生存质量。
3 尘肺具有可防不可医疗治愈的特点,目前全球均采用满足呼吸防护要求的防尘口罩进行防护。
3、尘肺具有可防不可医疗治愈的特点,目前患者多采用保守疗法,通过药物减缓病痛、病情发展和降低并发症发病。
4 防尘口罩强制执行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放颗粒物呼吸器》,在我国,未经GB2626-2006认证的声称是否防尘口罩的,应属非法生产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