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粘连也叫胸膜粘连,就是相对两层的胸膜粘着了。这种病变是由肺结核、胸膜炎以及胸部损伤后引发的。其原因是在这类伤患者的胸膜腔内往往会有渗出的积液,一旦积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着在胸膜上,便可导致胸膜增厚,如果纤维蛋白不断沉着,相对的两层胸膜就逐渐粘着了,或者胸膜腔内有肉芽组织增生,也可导致胸膜增厚以至粘连。
疾病诱因
1.胸腔内积血(血胸)一般为胸部损伤所致。
2.胸腔内积脓(脓胸)可由肺炎或肺脓肿向胸腔扩散所致。
3.腔内乳糜液积聚(乳糜胸)是由胸腔内主要淋巴管(胸导管)受损或肿瘤阻塞导管所致。(主要因吸烟的引起)
4.吸虫病肺部主要表现为有浸润、囊肿结节及硬结阴影,但亦可发现胸膜粘连增厚;肺炎性假瘤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少数亦可有胸膜粘连影。
5.矽肺晚期由于肺部纤维组织收缩牵拉和粘连,横膈可呈现天幕状影像,可见肺底胸膜粘连。
6.胸腔内高胆固醇液体积聚发生于某些慢性胸腔积液,如结核病(多见,不再赘述)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尸解半数以上有粘连性胸膜炎,常见于严重晚期病人)所致者。
饮食方面应当注意:不吃硬食、粘食以及纤维丰富的食物,不吃冷食,不吃刺激性食物、不喝冷饮,尽可能吃粥、馒头、蛋糕、奶类、豆浆等食物。
小儿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调和骨骼发育异常为主的小儿常见的慢性营养不良生疾病。本病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并发肺炎、肠炎等疾病。患病的小儿主要表现为多汗、夜间惊叫、烦躁不安以及骨骼改变。佝偻病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人工喂养的婴幼儿比起母乳喂养的小儿更容易发病。本病如果能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严重佝偻病后遗症可采用矫形手术治疗。
〔主要症状〕
临床分四期:初期,多数自生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也可见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此期小儿常哭闹不安,睡眠不稳,夜间易惊,多汗,并致枕部脱发。激期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还可以见到头颅畸形,颅骨软化,前囟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等症,严重的小儿可以见到鸡胸、龟背、手镯手、罗圈腿等,并且小儿的肌肉松弛无力,坐、立、行走均迟于同龄的正常小儿。经治疗,病情进入恢复期,小儿易哭闹,烦躁多汗等症状逐渐好转并消失,骨骼逐渐恢复。后遗症期的小儿无活动期症状,但严重佝偻病的小儿遗留轻重不等的后遗症。
按中医辨证,佝偻病患病初期神疲乏力,夜寐多汗,烦躁不安,易于惊惕,肌肉松软,头颅骨软,囟门宽大,发稀枕秃,食欲不振,大便不调,是脾气虚弱证。疾病的激期见形体瘦弱,面色无华,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头颅方大,颅骨软薄,肋间串珠,是肾精亏损证。本病的后遗症期胸骨畸形,鸡胸龟背,脊柱弯曲,下肢畸形,属中医的肾虚骨弱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可扩散至全身长期潜伏,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虽然近二三十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是目前常见、多发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结核菌抵抗力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有以上,但在烈日曝晒下2小时,5-12%来苏水接触2-12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能被杀死。而最简单的杀菌方法是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烧掉。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
临床表现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可有结核病接触史以及患有糖尿病、矽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病史。但多数病人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
发热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多数为长期低热,全身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伴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怒、心悸、面颊潮红,体重减轻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为隐痛或针刺样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呼吸功能减退,出现呼吸困难。当高热或广泛肺组织破坏,胸膜增厚时伴有气急。
分型:
Ⅰ型(原发性肺结核) 系指原发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大多发生于儿童,也可见于边远山区、农村初次进入城市的成人。症状多轻微而短暂,可有微热、咳嗽、纳差、盗汗、结节性红斑或疱疹性眼结膜炎等,有一部分现人可无症状。X线可见肺部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哑铃形”影像)。原发渗出性病灶多发于上叶下部、下叶上中部,病灶可自行吸收或钙化。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包括急性和亚急性或慢性两种类型,多由原发性肺结核发展而来,但成人更多见的是继发性肺或肺外结核病灶溃破到血管引起。多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消瘦、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X线检查良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示两肺野自肺尖到肺底,大小相等、均匀分布的小点状阴影,密度相等。慢性或亚急性型表现为两肺新老不一,分布不均、大小不等之结节阴影,多以中、上肺野为多。
Ⅲ型(浸润型肺结核) 是继发型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内满腔热情性复发而引起,亦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外源性重染而发病,变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外源性重新感染而发病。病灶常位于上肺野,有渗出、浸润和(或)不同程度的干酪样病变,可有空洞形成。本型尚包括干酪性肺炎和结核球两种特殊类型。
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是继发型肺结核的慢性类型,多由各种肺结核发现不及时,治疗不规则、不乇底,延病情所致。纤维空洞长期存在,常伴有较广泛的支气管播散性病变及明显的胸膜增厚。肺组织破坏常较明显,伴有纤维组织日月显增生而造成患处肺组织收缩和纵隔、肺门的牵拉移位,邻近肺组织常呈代偿性肺气肿,最后可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X线检查示广泛纤维性变,厚壁空洞及沿支气管播散病灶。
Ⅴ型(结核性胸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