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1.清除过多的分泌物依病变区域不同进行体位引流,并配合雾化吸入。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行局部灌洗。2.抗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常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可针对这些病原菌选用抗生素,应尽量做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以指导治疗。伴有基础疾病(如纤毛不动症)者,可根据病情,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3.提高免疫力低丙球蛋白血症、IgG亚类缺乏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治疗。4.手术治疗病变部位肺不张长期不愈;病变部位不超过一叶或一侧者;反复感染药物治疗不易控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慢性支气管扩张的治疗 清除痰液: ①体位引流 排痰作用有时较抗生素治疗更为明显,常作为首选方法。扩张的支气管因缺乏弹性和纤毛上皮脱落,因而自动排痰困难,一般多采用体位引流。使病侧肺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可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咳出,每天做2-4次,每次15-30min,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可使痰液变稀,同时做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并用手轻拍患 处亦利排痰; ②使用祛痰剂,氯化铵、必嗽平、鲜竹沥、碘化钾、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等。 控制感染: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等,厌氧菌可用甲硝唑,绿脓杆菌用复达欣,均为静脉滴注。 咯血处理: 一. 一般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患侧卧位),镇静,注意环境安静。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胸部放置冰袋。用小量止咳镇静剂。 二. 止血 止血剂可用:垂体后叶素(高血压、冠心病、妊娠、肺心病等不宜使用)、6-氨基己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抗血纤溶芳酸、立止血。 输少量新鲜血,有助于止血和补充血容量。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定出现部位,经支气管镜灌注凝血酶或纤维蛋白原或向出血部位灌注高渗糖水,局部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及肾上腺素等。亦可行支气管内气囊充气压迫止血及激光凝固止血,或经支气管动脉插管进行栓塞疗法,可达止血作用,但对大咯血者宜注意选择指征。 三. 手术治疗: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和)大咯血患者,其病变范围不超过二叶肺,尤以局限性病变反复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年龄在40岁以下,全身情况良好者,据情可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对青霉素过敏可选 用其它抗菌素,如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 按以上治疗一周,通常会缓解症状。 ------------------------------------ 支气管扩张中药方 方1 清化止血汤 {处方组成}桑白皮10克、象贝母10克、光杏仁10克、竹沥10克、半夏10克、紫菀10克、阿胶10克、黄芩12克、全瓜蒌12克、仙鹤草15克、栀子10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敛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痰热壅肺型)。咳嗽气急,痰多,质粘厚或稠黄或有腥味,咯血,口干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来源}摘自《陕西中医药》杂志,1997,(4) 方2 清肝泻肺止血汤 {处方组成}牡丹皮8克、郁金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紫菀10克、仙鹤草15克、钟乳石3克、小蓟12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肝泻火,止血镇咳。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肝火犯肺型)。咳嗽气逆,咯血鲜红,肋痛善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来源}摘自《陕西中医药》杂志,1997,(4) 方3 滋阴降火止血汤 {处方组成}仙鹤草15克、牡丹皮6克、生地15克、阿胶10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泽泻10克、黄芩炭6克、山茱萸10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滋阴降火,潜阳止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阴虚火旺型)。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 支气管扩张的食疗方 支气管扩张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如肺结核、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它是由于支气管壁损坏而形成管腔扩张变形。中医学中的咳嗽、“咳血”、“肺痈”等病症与此相似反复发作性咳嗽,咯血。咳脓性痰,或反复发生的肺部感染,或伴发热经正规抗菌消炎治疗,效果不理想。胸部X线有典型支气管扩张象征者,结合原有肺部慢性疾病,可以诊断本病。 1. 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稠粘或成块,早晨咳甚,伴胸闷,胃部痞满,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脉濡细。 (1)生姜、葱白各15克、灸麻黄6-19克,同煎服,每日1次。 (2)杏仁60克、猪肺1具,同煮至烂熟,加姜汁、食盐调味食用。 2. 痰热阻肺:咳嗽气急,痰多色黄粘稠,咯吐不利,或咯血痰,胸肋疼痛,口干或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食疗:大鸭梨1个,洗净,不去皮,切成丁,将川贝10克,研细末放入梨丁中拌和,放蒸笼中蒸食,每天1-2次,连服5-7天。 -----------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西药组合: 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琥乙红霉素,阿齐霉素+甲硝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