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主要是气传飞沫传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而儿童呼吸道狭窄,防御功能差,特别容易感染。
入冬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剧增加,占我市儿科内科门诊人数的50%。专家提醒家长注意毛细支气管炎的高发。
11个月大的蔷蔷(化名)已经咳嗽和喘息半个多月了。昨天被送到儿童医院治疗时,他咳嗽着,屏住呼吸。儿科周医生用听诊器仔细听了听孩子的肺部,说是又一例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这是早上第十个患毛细支气管炎的孩子."。据周医生介绍,11月以后,平均每个门诊一个上午就要接诊10个以上的轻微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她说80%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两岁以下,大多数在六个月以下。
据了解,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主要是气传飞沫传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而儿童呼吸道狭窄,防御功能差,特别容易感染。这种疾病的最初症状类似于感冒,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会发展成儿童哮喘。医生提醒: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空气污浊的人口密集场所,及时开窗通风室内。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肺部的小支气管,称为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以上;其他的有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堵塞管腔,出现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延平党、政、军可累及肺泡、肺泡壁、肺间质,故可认为是肺炎的特殊类型。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同于常见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其临床症状类似肺炎,但主要发生在25岁以下儿童,80%在1岁以下,且多为6个月以下儿童。
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通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的第2至第3天,伴有持续的干咳和发热。体温以中低烧为特征,以喘息为特征。喘息后第2、3天病情更严重。出现喘息时,呼吸明显增加,达到每分钟60 -80次以上,伴有呼气延长和呼市气喉喘息。严重的儿童明显表现为鼻塞和“三凹征”(即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上腹凹陷),面色苍白,口周发青,或出现这种充血,儿童常烦躁、呻吟;病情较重的患儿可并发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多数病例治疗后可缓解,死亡少。
儿童发病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由于毛细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初期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如果在疾病晚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主要治疗是对症治疗,可以概括为“镇咳、止咳”。另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特别注意不要打扰孩子,让孩子安静休息,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重症患儿可配合雾化吸入,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采用中药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多数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5 -9天,咳嗽气喘后2 -3天内痊愈。但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儿童,以后更容易出现哮喘。通过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和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随访,发现20%-40%的患儿未来会发展为儿童哮喘。因此,有必要激活
毛细支气管炎有时会引起流行,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南方农村发生过3次,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运城发生过3次,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和天津发生过3次,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南方流行时,对该病仍缺乏认识。当时病名不同,病原体不明。卫生部组织全国协作监测研究疫情后,命名为“流行性喘息性肺炎”。为了确定其病原体,医学研究者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1997年成功分离出流行性喘息性肺炎的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并将该流行性病原体鉴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A亚型,为今后研制有效疫苗、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流行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