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肺曲霉菌病的情况下,考虑这是一个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症状,此时需要选择性的使用抗真菌的药物输液治疗以及口服治疗。需要对症处理,这需要看一下传染科的,或者是看一下呼吸内科,可以选择性的使用氟康唑输液治疗,同时对症的化痰止咳治疗等等。
症状包括剧烈咳嗽,无色胶状痰,有时痰充血伴发热,大多数患者舌苔白腻,鹅口疮和其他皮肤真菌感染。真菌性肺炎,如肺炎、肺结核、糖尿病等。一旦确诊,真菌性肺炎很难治疗,因此可以尽可能预防,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适应症、时间和剂量可以严格控制,局部真菌感染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
病情分析:治疗上,由于药物很难达到肺部空洞内杀灭曲霉菌,故单纯全身性抗霉菌治疗效果不佳。早在1947年,Grestl就成功地对肺曲霉菌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肺曲霉菌病手术指征为:(1)有症状的局限性肺曲霉菌病,病情稳定,允许进行手术治疗者;(2)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和其他可治疾病者;(3)切除手术有助于治疗原有肺部基础病变者。我们认为,不论有无症状,只要病变局限,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内科治疗无效的咯血,患者心肺功能能耐受手术者均应手术治疗,而出现大咯血时应急诊手术,手术切除局限性病变是治疗肺曲霉菌病的主要方法,手术目的是消灭症状,预防咯血复反,尽可能延长患者的寿命。肺叶切除、楔形或部分切除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若累及胸壁亦应作胸壁切除,但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5%左右)和手术死亡率(5%~10%)是影响人们积极手术的主要原因[5]。引起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1)患者有原发疾病,病变附近的胸膜炎症反应严重,病灶边界模糊,手术困难;(2)丰富的侧支循环使手术过程复杂化;(3)剩余的肺组织难以复张,使患者易受感染并易发生支气管胸膜瘘、脓胸,特别是胸膜增厚明显,肺实质破坏超过一个肺叶,空洞病变侵及上胸壁者术后并发症高达到30%[2]。我们的经验是:(1)术中若发现残留肺体积较少,可钳夹膈神经,使膈肌上抬,有利于预防残腔形成;(2)在手术结束关胸前用大量生理盐水和氟康唑反复冲洗胸腔,以防霉菌性脓胸形成;(3)术后适当延长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本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0.4%,有2例术后出现肺复张不佳,残腔形成,给予氟康唑反复冲洗,并延迟拔除胸管,2周后肺完全复张,胸液消失,拔管出院。此外,还有2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2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全组无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咯血或血痰、复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曲霉菌病复发或播散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术后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疗目前尚无定论。有文献报道,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术后曲霉菌病复发或播散高达13.6%,且常是致命的[6]。本组1例术前给予抗真菌治疗3周,术后无曲霉菌病的复发或播散。我们认为若病变广泛或空洞破裂,有肺原发病或其它易导致曲霉菌复反或播散者,应预防性抗真菌治疗8周以上;若病变孤立,术中完整切除,无原发病者则抗真菌治疗4周
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