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2010年9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淑增。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
第二节 病原生物学概述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分子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三节 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人工制备抗体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HLA复合体的结构与遗传特征
第三节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与功能
第四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三节 免疫耐受
第四节 免疫应答调节
第七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常见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肿瘤免疫
第四节 移植免疫
第八章 免疫应用
第一节 免疫预防
第二节 免疫治疗
第三节 免疫检测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九章 细菌概述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第三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十章 病毒概述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十一章 其他微生物概述
第一节 真菌
第二节 支原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四节 立克次体
第五节 螺旋体
第六节 放线菌
第十二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二节 病毒的遗传变异
第三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十三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感染
第一节 正常菌群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第三节 条件致病性感染
第四节 医院感染
第十四章 微生物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 微生物分布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第十五章 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毒
第二节 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细菌
第三节 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其他微生物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消化系统感染常见的病毒
第二节 消化系统感染常见的细菌
第十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常见的病毒
第二节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常见的细菌
第三节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常见的其他微生物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的病毒
第二节 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的细菌
第三节 神经系统感染的其他微生物
第二十章 脉管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脉管系统感染常见的病毒
第二节 脉管系统感染常见的细菌
第三节 脉管系统感染常见的其他微生物
第二十一章 皮肤黏膜、软组织及创伤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皮肤黏膜、软组织及创伤感染常见的细菌
第二节 皮肤黏膜、软组织及创伤感染常见的其他微生物
第二十二章 免疫系统感染常见的病毒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节 EB病毒
第三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四节 人类疱疹病毒6、7型
第二十三章 先天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先天感染常见的病毒
第二节 先天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三篇 人体寄生虫学
第二十四章 概述
第一节 寄生生活、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
第二节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与生理的影响
第三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
第二十五章 医学蠕虫
第一节 线虫
第二节 吸虫
第三节 绦虫
第二十六章 医学原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叶足虫
第三节 鞭毛虫
第四节 孢子虫
第五节 纤毛虫
第二十七章 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
附录A 常见病毒及分类
附录B 人体各部位常见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体
附录C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奖一览表
你好,、肺功能检查:哮喘控制水平的患者其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与MEF75%)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R)均减少。可有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经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昆明三三九医院简介(2).docx0.01M 来自:百度网盘点击跳转网盘
哮喘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检查。
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三、呼吸功能检查。
四、血气分析。
五、胸部x线检查。
六、特异过敏原的补体试验。
七、皮肤敏感试验。
在哮喘缓解期用可疑的过敏原作皮肤划痕或皮内试验,有条件的作吸入激发试验,可作出过敏原诊断。但应注意高度敏感的患者有时可能诱发哮喘和全身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须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