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主要症状
烧伤的主要症状
①并亏如小面积或轻度烫伤
烧伤可根据伤及皮肤深度分为三度:
Ⅰ度烧伤:表皮仅有轻度的发红和轻度的肿痛,无水泡,2-3天后痊愈,无瘢痕。
Ⅱ度烧伤:患处疼痛较剧,有水泡,创面潮绝启湿,水肿,2周左右痊愈,不遗留瘢痕。
Ⅲ度烧伤:皮肤痛觉消失,干燥、无水泡,有焦痂,愈合缓慢,大面积需植皮才能愈合,痊愈后遗留瘢痕。
②全身症状
小面积烧伤一般无明显症状,大面积的烧伤早期可出现休克,随后出现严重感染表现和其他并发症。
2.烧伤的现场救援
①火灾的扑救
a.立即报警: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应立即报警。报警时应向消防队员讲清火情和地点,必要时应派人到路口迎接。
注意:火警电话是“119”。
b.立即组织扑救:现场人员应立即行动起来,利用现有条件灭火。
用水灭火:此时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注意:如果是油类燃烧不宜用水扑救,以免火势蔓延。
用各类灭火器灭火:使用灭火器方便有效,尤其是刚起火时。
注意:不要同时喷水,以免降低灭火效果。
防止火势蔓延:根据情况采取各种阻隔方法,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尤其是要防 止火势向易燃易爆物质蔓延。
搬走可能被燃烧的物质:及时搬走火场周围的易燃易爆品,及时拆除作为火势蔓延媒介的易燃物质,空租及时搬走可能被烧毁的贵重物品。
②保护火灾现场:火灾扑灭后,应注意保护火灾现场,以便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③人员的救护
a.迅速脱离火场:身上着火时,应首先设法迅速脱离火场。
注意:不要大声呼叫,以免烧伤呼吸道。
b.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自救时切忌乱跑以免风助火势,加重烧伤,也不能用手扑打火焰,以免引起面部、呼吸道和双手烧伤。
c.若衣服难以脱下时,应就地滚到水龙头或水池边,立即将肢体用冷水冲淋或浸泡水中,以减轻疼痛和肿胀,降低温度,浸泡时间至少在20分钟以上,如果是身体躯干烧伤,无法用冷水浸泡时,则用冷毛巾冷敷患处。
d.周围无水源时,应用手边的材料覆盖着火处,防止火势扩散。
e.如果局部烧伤较脏和被污染时,可用肥皂水冲洗,但不能用力擦洗。如出现水泡破裂,又有脏物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洗,并保护创面,包扎时范围要大些,防止污染伤口。
f.患处冷却后,用灭菌纱布或干净的布巾覆盖包扎。包扎时要稍加压力,紧贴创面,不留空腔。
注意:烧伤后不要用紫药水、红药水、消炎粉等药物。
一、正确评估病人的胃肠功能:
烧伤后,特别是重度以上的烧伤病人,多数有胃肠道应激反应。临床中根据胃肠反应的轻重分为三度。轻度:上腹部轻微不适,食欲不佳,肠鸣音正常。中度:轻微恶心、呕吐或只有恶心无呕吐,有饱腹感,腹软。重度: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明显,便血。我们观察了31例病人,其中有20例有轻度胃肠反应;7例有中度胃肠道反应;2例有重度胃肠道反应,只有2例未出现胃肠道反应。
二、分析影响病人食欲的因素:
1、疼痛:烧伤后所有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病人对饮食的需要。
2、胃肠功能紊乱:烧伤后机体出现许多应激反应,其中胃肠应激性溃疡最常见。
3、焦虑与恐惧:烧伤后病人无论轻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惧,以及担心多长时间能痊愈,会不会留有疤痕等,重度烧伤病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忧虑。
4、陌生环境: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对医护人员的服务,医院的气味等也不适应。
5、食品单调、乏味。
三、饮食护理:
1、重度烧伤72小时内病人因大量体液丢失,病人口渴明显,此时要限制病人的饮水量,以免大量饮水造成胃扩张,影响胃功能。如果病人有饥饿感,且有食欲,给少量米汤、豆汁,可满足病人对饮食的需要,也可中和胃酸,并通过饮食调节病人的情绪。对疑有胃肠出血、休克未纠正、胃肠反应重者禁食水。
2、鼓励进食:烧伤后病人需要营养饮食补充全身的极大消耗。但烧伤病人由于创伤、疼痛及由此造成的心理负担,往往食欲不好。在确定病人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鼓励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汁等。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在不影响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不强求按比例饮食。少量多餐,一次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影响消化与吸收。
3、对面部烧伤导致张口、咀嚼困难的病人给予软食。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亲自喂饭,喂饭时要有足够耐心,掌握好适当的温度和速度,不可强迫进食,随时了解病人对饮食的要求,保护病人的食欲。
4、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前30分钟尽量停止一切影响病人食欲的操作,如可引起疼痛的创面喷药、换药,不谈论影响病人情绪的话题,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清鲜,多与病人交谈,增加互相了解,解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
对于不同的阶段,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饮食方案:
(1)烧伤早期:因为病人胃肠功能不好,需进易消化的少渣食物。如稠米汤、蛋白水,葡萄糖水、西瓜水、绿豆汤、酸汤,也可饮用冰激淋等。忌用引起胀气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2)感染期: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汤、肉汤、肝泥、肉泥、蒸鸡蛋、蒸水果等。
(3)恢复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每顿饭间要加餐;晚上要加夜餐。要多吃水果、蛋类、肉类、糖类等。
(4)如果发生并发症,根据不同并发症给予不同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