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遇到过一个肺癌病人,他其实只是有个2.5cm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没有明显其他症状,在当地完成纵隔淋巴结放疗后的第三个月入院,发现两肺间质性肺炎,与放疗区吻合,考虑放射性肺损伤,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这个病人最终还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很可惜。可见,放疗看似不开刀、不见血,但也存在一定的治疗风险。在肺癌的放疗中,放射性肺损伤是最常见的治疗并发症,轻微损伤可以无任何症状,有13%~37%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咯痰、发热、憋气等相关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肺纤维化,甚至死亡。
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程度与放疗剂量、放射野范围以及照射速度密切相关。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另外与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也很有关系,耐受性差或者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易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化疗同步的病人,部分化疗药物有肺毒性,会加重放射性肺损伤。
放射治疗可能导致正常组织多种损伤,例如DNA损伤,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功能性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或功能从而影响个体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概率。所以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的研究还无法做到像测靶点那样在放疗前对不同个体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
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所以预防很重要。在放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个体特征如年龄,吸烟史,是否合并慢性肺疾患,肺部感染,是否接受过大剂量联合化疗,中央型肺癌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等不利因素综合考虑。设计合理的放疗方案,停止吸烟,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改善肺功能,合并化疗时应及时缩野照射并且剂量至少要减少10—1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损伤较小,已成为早期肺癌患者首选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射波刀的出现,作为一种新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